冯大北老师赴泉城济南参加“第一届宗教历史科技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坊”研讨会
2018年10月20日——21日,“第一届宗教历史科技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坊”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围绕宗教文献整理,从文本解析、宗教医学、宗教文学、宗教哲学等方面展开多角度、多学科地深入讨论。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韩吉绍先生主持会议并作工作坊主旨介绍。
中心冯大北老师向大会提交《唐宋金元五台山僧官考——以碑刻题衔为中心》论文,以方志和碑刻文献为史料基础,梳理了中唐之后到元代各个时期五台山僧官制度的发展演变。认为唐五代是五台山僧官制度的确立时期。五代时五台山僧官称十寺都监,北宋称十寺僧正,金代称十寺都提点,元代称都僧录,自成系统,各具时代特色。在元成宗大德年间,以五台山为中心还成立了一个跨行政区域的“五台等处释教都总摄所”,是已知白云总摄所、江淮(浙)诸路总摄(统)所、隆兴等处释教总统所、陇西四川总摄所、宁夏甘肃释教都总统所之外的又一个地方性僧官机构,其宗教史学价值极为重要。这种变化不仅是各个时代僧官制度的不同所致,也是封建王朝为确立自身正统性的必然要求。五代以后五台山僧官多出自真容院系统,对扩大其影响力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明初真容院从显通寺分离出来奠定了基础。除了僧官系统之外,宋代五台山还有一个常设的行政管理机构“五台山寺务司”。佛教事务管理的双轨制是五台山宗教管理制度的一大显著特点,这一行之有效的宗教治理模式值得后世借鉴。
